(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 614201)
[ 摘 要 ] 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思想政治课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 关键词 ] 思想政治课 素质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维活跃,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问题,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师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中专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焕发思想政治课的生机与活力。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当前中专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最可珍贵的是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要使他们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触及和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和素养。
第二、平等对待学生,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专学生的突出特点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待待人,尽管学生之间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师生间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互相帮助,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封闭式的教学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和人格方面平等的要求,它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虽然也讲究和练的结合,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甚至在升学考度中获得高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和因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心理的严重不平衡。因此,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运用第一手资料来增加理论的信度和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理论不能束之高阁,她根植于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的建设实践中,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思议的力量。中专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许多矛盾,诸如代沟问题、好益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导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志、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不压制,不讽刺,以理服人,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第四、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着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凡事先问个为什么,学了理论就与现实相对照,有的甚至对教材里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对老师的讲课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状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当然,学生渴望了解的热点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与教材有关联,有的则没有关联;更有理论与现实碰撞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强烈反差的。对此,仅仅凭借思想政治课的有限的课时有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但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又必须解决不可。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将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归类,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的时事专题讲座。对于缺乏阅历和生活经验以及正确的世界观指导而产生的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上的形式,让对垒的双方各抒己见,逐渐辨明是非;亦可采取黑板报的形式,给予正面的科学的回答。只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了解,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现在的中专学生到学校来读书学习,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读书毕业之后,以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至于中专学生的“三观问题”(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在学校仅仅读几年书就可以解决好的,需要让我们的中专学生除了读书学习之外,深入社会实际去观察、去了解、去实现自我教育。可见,我们的中专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去观察去了解,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中专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之中,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了解、去观察。在了解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提高认识,从而加强“三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开放四十年,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也有不少学生,甚至教师也受到不少负面的影响。比如,有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产生怀疑,对社会的腐败现象缺乏认识,认为腐败是无法防治的。学生这些负面影响,糊途认识,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去观察,去了解,结合教育,从而得以纠正。再比如,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好不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好不好,在学生深入社会调查了解之后,用鲜活的事实自然而然地就做出了回答。
报刊媒体曾经报道,四川省的仁寿县有一所中专学校,叫华达中专学校。校长叫胡学明,胡校长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经常利用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的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观察、了解。
关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伟不伟大,好不好呢?”胡校长组织学生深入到原来的贫困山村,深入农民家庭调查:住房建设调查,用电调查,饮水卫生调查、经济收入调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得出结论:现在仁寿山村的农民,家家户户住房变了新样,都是新砖楼房,或者新砖平房。家家用上电,户户都喝上卫生的自来水。每一户的经济收入年年都在增长。少的一户可以收入几万元至十多万元;多的种粮、种水果大户年收入可以超过一百万元以上。再看仁寿县的城市建设。仁寿县古称棱州,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经过四十年的改造建设,仁寿县城旧貌换新颜,城市住房漂亮整洁,仁寿大道焕然一新。乡乡都通水泥路,村村都通水泥路。真是“条条机耕新农庄,农村一片喜洋洋”。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农村,深入城市,耳闻目睹。回到学校课堂总结,人人写调查,写观感,都这样写:“共产党伟大,社会主义是一条金光大道。我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关于“读书无用吗?请每一个中专学生去调查后回答”。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广泛的调查,结果发现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呀!-----开展旅游接待外国朋友要懂外语;做市场,需要营销知识;农村搞副业,养猪、养羊,也需要畜牧科技知识。从而认识到,现在不努力读书学习,将来就必然被社会所淘汰。
综上所论,新形势下的中专思想政治课,要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养“四有”新人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进步的要求,大胆地改革,大胆地开放,把教学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与素质教育结合,才能走进思想政治教学的新天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 罗小彬、李成富、刘齐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好中专思想政治教学》2016年《中专思想政治教学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