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英 四川省仁寿县龙马镇中心小学 摘要:一个人从小到大的道德成长是由环境与教育形成的,教育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施教,创设生活及问题情境,树立榜样等等都是有效途径,本文重点谈谈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对美德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 美德 培养 作用 道德形成的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有人们的活动场面,有由社会因素形成的自然环境,总之,道德成长不能在真空中,离不开社会环境。那些从小在西方国度出生,中途回国读小学的孩子,他的道德审美标准与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孩子的道德审美标准都有很大的不同。当遇到危难,从西方回来的孩子考虑自己的多,考虑别人的少,而中国土生土长的孩子先人后己的美德常有表现。那是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分不开的。试想,一个总统大喊本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上实施本国优生的路线,不顾国际秩序和世界人民的利益,那么那个国家的公民所受教育能不打上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烙印吗?曾有个从西方回国读小学三年的男孩,在教室里与本土孩子一起上思品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怎么办?本土孩子纷纷说“立即施救”,而那个回国的孩子却说“不行,先考虑能不能救得起来,再决定救与不救”。老师随即让同学们讨论这两种想法谁对谁错。讨论的结果应先人后己而不是先己后人。理由是,先考虑了必须救人,才会积极思办法去施救。比如自己本身不会游水,又没有施救工具,就会打电话给“110”,或者找附近人帮忙。如果首先考虑自己有无能力施救,才决定救与不救,这就形成了消积应对的心理。如果自己本身无能力施救 也不会积极想办法而放弃。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罗盛教,看见朝鲜孩子催云滑冰掉到冰窟窿里去了,他首先考虑是要去施救,边跑边考虑施救方法。自己会水,穿着棉衣太笨,边跑边脱掉棉衣,走拢了,一下便跳入冰窟窿里,在水中找到催云,把他推出窟窿,孩子爬上了冰岸,而他由于冰面薄,自己体重,几次抓住冰岸都因冰面垮塌未能自救而牺牲。他在决定施救的过程中难道没有考虑过自己有无能力吗?当然考虑过,他会水,但冰层既然能被小孩踩破必定很薄,这种风险也应考虑过,但由于救人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这是由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影响的结果。这种舍己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朝鲜战场是很多的,曾有一个战士,当敌机轰炸过后,一座瓦房着火了,他冲进火海抱起那个哭着的孩子跑了出来。但他又想,不救活他的大人,谁养活他呢?于是又二次冲进火海,判定他母亲已死才作罢。在这种环境中,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首先考虑是救人,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影响的结果。在他的心中,志愿军到朝鲜战场是为正义而战,为中国和朝鲜的人民而战。这就是中国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的作用。评析:以上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表意见,暴露想法,再采取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生活情境对美德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了。又例:设置日常中的生活情境,培养健康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要善于控制不良习惯,不利于和谐的不安全的事故发生。有位老师设置了如下情境:1、好动好取乐是儿童的无性,有一天,离下课还有两分钟了。一个爱捉弄人的男生对前面的女生略施小计。当值日生喊起立下课时,那位女生没能站起来还差点摔跤,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原来这位男生悄悄地用带子把那位女生衣角绑在了凳子上,那位女生一起立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老师讲完这件事,让同学们发言评论,他该怎样才能克服掉这个坏毛病?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他不尊重同学,危害别人的安全。这样的调皮蛋应该严厉惩罚。有的说应让他当着全班的面向她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有的说,他德性我知道,我就受到他的愚弄。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在路旁蹲着等一位后面的同学。过了几分钟,他对我说,我们坐在地上等吧,多难蹲,当我坐下去时,就坐了一堆狗粪,原来是他偷偷地把路旁的狗粪放在我屁股下面。我没好气,他还幸灾乐祸地大笑特笑,这样的人要他道歉作保证,他当着儿戏,不以为然,应让他也受受坐狗粪的滋味。这位学生,明明是老师讲故事设置的情境,为什么他都说“他的德性我知道“呢”?原来那个搞恶作剧的学生就在他们班上,德育老师是从班主任那儿收集来的,他见那位被批的男生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时老师停止了大家的发言,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作了补充。他说,同学们对那种行为习惯的批评十分中肯恰当,我要补充的是把这种行为习惯加以延伸,预料一下会造成什么后果,先说绑那个女生的衣角在凳上的事。如果那女生站立不稳摔倒了,轻则纽伤,重则摔着头部重伤,住进了医院,轻则很快出院,重则造成脑残,要他的家长付住院费或残疾费,那损失可就大了。恐怕这辈子都要内疚得过不好了。这样的后果做事时怎么就不想一想呢?为了取乐,为了让那女生出丑,这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是与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格格不入的,应引起深深的思考,再说让那个男生坐狗粪的事,这更是对同学人格的不尊重,这个同学应将心比心,调换位置想一想,假如别人让你这么出丑了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你不觉得你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吗?再说了,生活要讲究卫生,才能有益健康。我们对那些办厂的不法厂家,只顾自己赚钱,乱排污物,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十分不满,这种危害别人健康的事不也是那种性质吗?这样的人如果长大了当了企业老板,他会考虑大众的健康吗?通过这一补充,同学们的认识更加提高了,尤其是那个当事同学更受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呢?评析:这种教育方法如果不设置一个生动的情境,学生无从讨论,评论也是空洞的,所以生活情境对培养学生美德是化抽象为形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学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