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把地方本土民歌融入实际教学中--作者:冯甜

湖南省桑植县澧源中学      427100

一曲《马桑树儿搭灯台》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桑植民歌”便走向了世界。不仅国人知道,全世界都在关注一个地方——桑植,这里是民歌之乡。

“桑植民歌”就是地方本土音乐。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这些优质的桑植民歌变成教育,融入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是我一直思考并探究一个问题。通过不断地尝试,创新,我发现把本土的民歌搬进课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开发与引进

我结合我们桑植的实际情况开发与引进结合桑植文化生态和生产需要,开发和实施各类型的桑植民歌教材。立足于桑植文化教育资源,多渠道地开发和实施引进桑植民歌教材,从而突出地方特色。

二、寻找突破口

好的音乐作品并不等于是好的音乐教材,因为针对当今中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把入选音乐教材的作品首先要考虑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审美需求,也就是说只有为中学生“量身定做”富有本土气息与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才能符合音乐审美教育的需要,才能受到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因此我们应该开发和引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优质的地方本土民歌教材。

如教我们桑植民歌中山歌:曲调高亢激昂、开朗明快,有高腔、平腔、低腔之分,上下句和五句子之别,如反映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勒歌》山歌:

“新打船儿两头翘,郎坐头来姐坐艄,二人都是划船手,那怕洪水万丈高。”就属于高腔山歌。反映主张团结和睦、敬重父母、爱护姊妹的山歌:

--五句歌儿五句对,

--只准上前不准退。

--上前不准伤父母,

--不准退后伤姊妹。

--天下只有和为贵。

则属于低腔山歌。而介乎两者之间的山歌为平腔山歌,这类山歌最多。歌词简短风趣,琅琅上口这类歌曲非常适宜融入当地胡中小学音乐教材中。

再如革命民歌:红军时代的桑植革命民歌,在形式上仍多为山歌、小调和花灯调,但却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 如慷慨激昂、鼓舞斗志《不打胜仗不回乡》,属于小调;娓娓动听、流行全国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属于五句子山歌;歌唱军民鱼水情的《十送红军》,属于花灯。 还有旋律优美的授篮曲《红军来了做主人》。 这些民歌赋予传统的曲式以新的思想内容,不仅情绪向上,而且旋律优美,让人久唱不厌,久听不厌。

最后,如桑植民歌进入现代时:随着“五四”新文化的传播,特别是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以后,桑植民歌很快增添了革命的新内容。 像:

--要吃辣椒不怕辣,

--要当红军不怕杀。

--跟着贺龙闹革命,

--脑壳砍了碗大个疤。

这一类革命歌谣,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贺龙回到湘鄂西》

--一轮红日照武陵哎,

--贺龙哟回到哟湘鄂西,

--春风吹开万家门哎,

--土寨苗乡飘红云……”

《工农兵联合起来》、《当兵就要当红军》等革命歌曲广为传唱。 传统的民歌成了鼓舞红军斗志的精神武器,并在革命的军队里得到了新的发展。 红军将士不仅唱民歌,而且创作民歌,比如歌颂军民鱼水深情的《门口挂盏灯》,便是贺龙领导桑植武装起义后,由红四军参谋长黄敖填的词。 二六军团会师后,在湘鄂川黔创造辉煌战绩的 1934 年除夕之夜, 贺龙便是用唱革命歌曲和玩花灯的热闹形式,同工农兵代表在今张家界市区进行联欢的。 任弼时在当时省委召开的联县扩军会议上带头唱民歌,指挥合唱《送郎当红军》,用唱革命民歌推动扩红,结果出现了“扩红一千,只要一天,扩红一万只要一转”的参军热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桑植人民跟着贺龙奔赴异乡闹革命,外地的革命者又来到桑植县,音乐文化的交流范围更加扩大了,就如《花灯调》来说:

--小小花灯挂啦门来,

--一送喜来二送财;

--财喜送到高哇堂上,

--荣华的富贵万万代。

与陕北《信天游》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有些桑植民歌常常采用无伴奏的清唱形式。为了烘托气氛,造成一个火热的场面,弥补没有乐器伴奏的不足,就在歌词的中间加上一些似乎与歌词无关的,但与某种乐器响声相似的衬词:如《得的得的哨》:                           

--科的得的铛啊得的得的,

--铛啊太阳啊一出;

-- 闪光呃得的科的,

--铛啊将的得的铛啊。

这些曲子生动幽默,特色鲜明,趣味性强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们了解本土文化,增强本名族的自豪感。这些都很适宜融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去。

三、建立多渠道的师资培训模式

急需对编写桑植民歌教材的教师进行本土知识、桑植民歌教材开发与实施相关的教师教育培训,这是当前保证桑植民歌教材质量和优化课堂的主体因素,是促进桑植民歌教材开发与课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四、多方合作

    专家和一线教师合作,一是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二是过程中的困难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性地解决。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和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领会,因此,对音乐教师的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