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新课标下对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的探索--作者:吕宇菲    黄秋明

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中心小学校    133715

【摘要】在新课标强调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迫切需突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为此,本研究聚焦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的跨学科设计,通过明确跨学科主题与目标、设计多样化作业形式、强化多元评价体系等路径展开探索。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提供可行范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学科融合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小学科学作业多聚焦单一学科知识,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作为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元知识,为学生构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1.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作业设计理念不够清晰

在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中,作业设计理念不够清晰主要呈现在部分教师对跨学科作业的本质和价值理解不透彻,将其简单等同于多学科内容的叠加,未能围绕明确的核心概念或主题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时,缺乏对科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目标的深度思考,致使作业目标模糊、指向性不强,难以体现跨学科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这种理念的缺失,使得作业内容零散、逻辑混乱,既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也难以激发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最终削弱了跨学科作业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应有作用。

1.2跨学科作业设计整合较为生硬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停留在形式上的学科拼凑,未能深入挖掘科学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教学时,仅仅是将科学实验数据记录简单与数学图表绘制叠加,却未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实验数据背后的科学原理;或是将科学知识以语文短文形式呈现,而未体现语言表达对科学探究过程描述的独特作用。这种生硬的整合方式,使不同学科知识在作业中各自孤立,无法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知识网络,学生难以从中体会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更难以培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3作业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的评价标准多聚焦于知识掌握,忽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综合思维、实践创新及合作交流等关键能力的发展评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同时,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机制尚未健全,缺乏从多视角对作业过程与成果的全面考量。

2.新课标下对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的策略

2.1明确跨学科主题与目标,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作业跨学科设计明确主题能打破学科壁垒,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整体,避免作业设计的随意性与碎片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再孤立地学习学科知识,而是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清晰的跨学科目标则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明确在作业实践中需要达成的素养要求,促使学生在多元知识融合的任务中,主动调动多学科思维,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进而实现科学思维、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2]

以小学科学“生态系统”大单元为例,科学目标设定为探究生态系统组成与平衡机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分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数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统计图表记录生态数据,分析生物数量变化趋势;语文目标鼓励学生撰写生态保护倡议书、观察日记,提升书面表达与沟通能力;美术目标则让学生绘制生态系统手绘图或设计环保主题海报,强化审美与创意表达。通过这样主题鲜明、目标多元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既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保护的认知。

2.2设计多样化作业形式,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风格上存在差异,单一作业形式难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样化作业形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使他们可依据自身特长与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内驱力[3]。同时,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侧重点,创意制作类作业激发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调查研究类作业提升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这种多维度的作业形式能够全面覆盖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助力学生在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实现全面成长[4]。此外,多样化作业形式还能为课堂注入活力,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倦怠,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应用的有效载体。

以“天气与气候”大单元为例,可设计项目式作业,让学生组建气象研究小组,运用科学知识制定观测计划,借助数学工具记录气温、降水量等数据并绘制折线图,通过语文撰写气象观察报告,最后用美术设计气象科普展板,锻炼团队协作与综合实践能力;实践调查类作业则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访社区居民,收集本地特殊天气现象的民间谚语,结合科学原理分析谚语的科学性,以提升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创意制作类作业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结合美术设计与手工制作,制作简易风向标或雨量器,并撰写制作原理说明,激发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通过不同类型作业,学生能依据自身特长选择参与,在多样化实践中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2.3强化作业评价体系,注重作业评价多元性

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作业中的综合表现,而多元评价能够从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评估,精准定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科学依据[5]。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能让评价视角更加丰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促进自我认知与反思。同时,这种多元评价模式契合跨学科作业注重过程与体验的特点,不仅关注作业成果,更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努力、进步与成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评价主体上,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网络:教师从科学原理应用、学科融合深度等专业角度给出指导建议;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学习收获,互评交流合作体验;家长则从实践过程的态度与投入度提供反馈。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既考察学生对运动形式、力与运动关系等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评估数学图表绘制、语文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明确主题目标、创新作业形式、强化多元评价等路径,有效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融合与能力迁移,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注入新动能。实践表明,跨学科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静. 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单元作业设计——声音的奥秘单元为例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5, (09): 60-61+67.

[2]唐苈.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的优化设计——生物与环境单元为例 [J]. 教育界, 2024, (34): 134-136.

[3]顾益明.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路径——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单元为例 [J]. 教育, 2024, (34): 25-27.

[4]颜丽平.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J]. 名师在线, 2024, (34): 28-30.

[5]刘阳丹. “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例谈 [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 41 (11): 106-108.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