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川县勒乌镇第一小学校 624100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更新的教师教学理念使教师教学方式也变得具有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一定的阻碍,但趣味性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自改革创新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文章首先说明了增加教学课堂趣味性的意义,再叙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以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此门学科在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会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水平。然而,由于现阶段小学数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课程本身还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使得一些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和畏难心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被提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差异,尽量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双重目标。 一、增加教学课堂趣味性的意义 (一)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天性比较活泼,从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上看,他们更愿意接收一些简单以及生动的学科知识。然而数学课程是逻辑性以及严谨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其中所教授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具系统性与逻辑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处在一个模糊的阶段,在该阶段学习相对抽象的数理知识,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抗拒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创新性的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在一定的程度上调节学生抗拒紧张的心理,消除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心态,让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魅力,充分调节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入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譬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互动式教学以及情境教学等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基础知识,而是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对学习的掌握具有支配权。在开展趣味性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注意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更容易让小学生了解数学学科,从而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通过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加上小学数学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快速成长,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三)创建活跃欢快的数学教学氛围 在以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运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数学教师讲授的知识,因此整个数学课堂氛围比较严肃,这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非常不利。然而,趣味性教学的本质是让整体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的欢快且轻松,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不断地完善僵化的授课模式,让全体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为提升数学教学能力铺垫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自身的教学理念依旧停留在传统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内在的潜能亦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其数学学科素养无法获得良好锻炼,进一步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课堂主体的地位逐渐被淡化,学生也不只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复制者。 (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手段以及教学资源也变得更加的丰富。但是,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依旧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圭臬,整体教学内容缺少新意,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部分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视教授中学生答题的技巧,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无聊,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三)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 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此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抽象性,这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此门学科的难度,甚至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心理。此外,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使得大部分教师没有办法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数学课程也没有结合现阶段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改进,学生没有及时地向数学教师反馈在学习期间存在的难题。因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并不同频,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办法跟进数学教学的节奏,在无形中加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也随之降低。同时,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布置较多重复、枯燥的数学作业,这些作业可能非常的相似,除了增加学生的压力之外,还会使得学生存在逆反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教学效果低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尽管具有比较高的工作热情,在讲解数学知识过程中也很有耐心,讲究技巧,但是教师的辛勤付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存在劳而无功这一教学尴尬,使得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地改变课堂教学的思路以及方法,对学生学习活力的激发成为现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选项。 三、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以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利用自身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课堂过程中,应该适当地改变以往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所带来的沉闷氛围,创建活泼且生动的数学教学氛围,促进小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期间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受个体形象化思维方式的影响,在个人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形象化思维特点予以明确,与此同时还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首先,需要创建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使整体数学课堂的设计变得更加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兴趣需求。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优化自身的教学语言和技巧,通过运用风趣幽默的话语和春风化雨的态度,使整体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变得更加趣味化。通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社会经验的语言组织形式,让学生掌握抽象化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使用交互式工具,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在网络中查找和即将教授的学科知识点相关联的生活化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案例。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工具展开教学的工作,有效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行激发,最大程度地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的提示,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创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没有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结合,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场景充分结合,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应用趣味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 由于数学基础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无形中加大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感知,让他们充分了解数学基础知识,需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化,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达到此种教学的效果,需要在合理应用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 四、结语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行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忠芳. 彰显科技活力 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2022(17):90-92. [2] 王雪艳. 见“微”知效 教学相长——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J]. 试题与研究,2022(18):195-196. [3] 蒋敏杰. 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小学“运算能力”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2(12):2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