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中心小学校 133715 【摘要】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不仅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更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起点。然而,传统低年级识字教学常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剥离了语言的文化内涵与鲜活情境。核心素养导向迫切要求识字教学向“趣味化”“素养化”转型——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愉悦过程中,实现识字效率与综合素养的协同提升。探索行之有效的趣味识字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内涵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基因密码,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文化精髓、思维逻辑与审美意象的独特载体。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为统领深化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掌握书写符号的范畴,它肩负着为儿童终身语文素养奠基、培育民族精神根脉的启蒙重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应用能力,从而为后续的阅读、写作和表达奠定坚实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则强调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审美鉴赏与创造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兴趣和创造力;文化理解与传承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审视当下低年级识字课堂,诸多困境阻碍着趣味与素养的交融。 首要症结在于“工具性”对“人文性”的长期挤压。识字目标常被狭隘地简化为数量与速度的比拼,汉字被剥离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语境,沦为冰冷的记忆符号。教师倾力于“教字”,却忽视了“用字”的价值,更遑论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结构之美、韵律之妙及其背后深邃的文化密码,导致识字过程枯燥乏味,素养目标流于形式甚至被割裂。 教学方法的单一与僵化是另一重顽疾。课堂的主旋律往往仍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反复抄写、机械听写的循环往复。这种缺乏创意与活力的模式,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渴望参与的天性背道而驰,沉闷的氛围扼杀了学习的热情,导致效率低下。 此外,识字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脱节也令人忧虑。生字教学常常悬浮于真实的语言土壤之上,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已有认知相关联的情境支撑。儿童识记的往往是脱离语境的“死字”,难以迁移运用到实际交流与阅读中,更无法真切感受到汉字在生活中的鲜活魅力与实用价值。 评价机制的片面性则加剧了上述问题。单一的纸笔测试成为衡量识字成效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尺,过度聚焦于结果的正确性,却严重忽视了儿童在识字过程中展现的兴趣投入度、方法习得性、思维活跃度以及文化感悟力等更具发展性的维度。 三、趣味识字教学策略之教学方法 突围之道,在于构建一个以情境化、生活化为支柱,深度融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体系。其核心在于让汉字学习回归其本源——在“有温度”的场域中被感知、在“有乐趣”的互动中被掌握、在“有根基”的土壤中被运用、在“有魔力”的媒介中被亲近。 1.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并增强记忆效果。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其注意力,而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在“汉字魔术师”拼字游戏中,不仅要学生拼对,更要引导其思考“为什么带‘氵’的字大多和水有关?”;在欣赏不同书体的“福”字时,引导学生感受其结构的平衡之美、笔画的力道之美以及背后蕴含的吉祥寓意。 2.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汉字融入故事情节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培养其想象力。 比如,教学《姓氏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进而引出与姓氏相关的故事。而后,在讲述故事环节,教师需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使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后,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识字环节,教师需结合故事情节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义和用法。 3.情境教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对直观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强,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将生字置于具体情境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汉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比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雪地场景,通过展示生字在雪地上的书写过程,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首先,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元化元素,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比如,在讲解象形字时,动态展示汉字从原始图形到现代字形的演变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还能加深其对汉字构造规律的理解。 其次,识字卡片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因其便携性和灵活性,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仍具有重要地位。设计识字卡片时,教师需注意字体大小适中、颜色搭配合理,同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卡片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每组学生依次抽取卡片并朗读生字,最后统计各组正确率并给予奖励。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促进其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 最后,实物资源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实物资源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汉字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汉字含义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水果”相关汉字时,教师可以准备苹果、香蕉、橘子等真实水果,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甚至品尝的方式感受汉字的实际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还能有效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记忆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时代浪潮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革新绝非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范式的转型。它要求我们彻底摒弃将识字简化为机械记忆的传统惯性,转而拥抱趣味与素养共生共荣的新生态。通过匠心独运的情境创设,让汉字在故事的温度与生活的真实中焕发魅力;通过妙趣横生的游戏设计,让学习过程成为充满挑战与欢乐的探索之旅;通过智慧融合现代技术,让古老的文字在声光动画中展现新生;通过深度链接广阔生活,让识字的成果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辅以温暖而富有激励的评价机制,见证并鼓舞每一个成长的瞬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初涉语文殿堂的低年级儿童,精心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乐园。 【参考文献】 [1]邓彩红.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世界.2025(15):51-53. [2]张坤炽.类聚识字:二年级形声字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语文.2025(04):112-113. [3]徐佩佩.思维与识字:教与学共进的双边活动——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4(34):36-37. [4]宋立雪.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6):71-74. [5]焦开慧.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探析[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3(06):19-20.
|